二零零七年十月二十四日下午六時零五分,
我國首顆繞月人造衛星「嫦娥一號」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推動升空。
幾千年的「嫦娥奔月」神話,終於在中國人自己的努力下變成事實。
雖然美國早在二三十年前已登陸月球(雖然有人對這點非常質疑),
但仍無損我國人民對今次計劃成功開動的欣喜激動之情。
當年東西方冷戰,美國登陸月球純粹是為了和蘇聯鬥快,
爭回被蘇聯搶先成為發射第一杖火戰,第一個太空人等等所丟失的面子。
然而,中國這個長達接近二十年的嫦娥計劃,
卻較像為了完成中華民族長久以來的登月夢。
雖然理智告訴了我們月亮上不會有嫦娥、吳岡和玉兔,
但可以到達這個在天上三十八萬公里外的月宮,
始終是一件吸引著十多億中國人的夢。
從中學的物理課知識中,
我們大概有一點關於火箭發射、人造衛星、軌道等的概念,
簡單來說是火箭提供一個足夠高的速度把人造衛星放到適當的位置與角度,
再在地球的強大引力之下,就可以進入不同軌道,
在太空中近乎沒有阻力的情形下,人造衛星可以差不多不用能源地高速運轉。
正如地球環繞太陽這麼久,我們不會擔心她會減速和停止一樣。
明白這個軌道概念是一回事,但看了以下一條模擬片段後,
更覺得計算這一條航行軌跡的科學家真的非常利害!
尤其是先把「嫦娥一號」好像拋鏈球般圍著地球旋轉加速,
達到足夠速度後才改變方向直奔月亮,還要計準時間和月球相遇!
2007-10-25
嫦娥奔月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2 留言:
希望2024年未到末日
唔好咁煞風景啦……
咁諗好辛苦罷?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