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記得十多年前,突然間不論在學校、在街上,
幾乎去到哪裡都會見到有人在看《蠟筆小新》。
初時不明白,為何畫成那個樣子的漫畫也會受歡迎起來!
那一個時期一股小新熱,簡直無人可擋,
雖然一邊有衛道之士大聲疾呼,
這個小新以可愛的外表荼毒小朋友的思想。
「教壞細路」這個罪名一直都掛在小新身上。
但是,小新的熱潮卻有增無減,而且很多成人從不看漫畫的,
亦會拿著一本《蠟筆小新》開懷地看到愛不惜手。
要不是當年的動畫版權落了在亞視手上,
大概小新熱不會只有那麼短短的幾年……
熱潮雖然過去,但就算不是一直支持的忠實讀者,
只要當年看過小新的,亦絕不會忘記這個人細鬼大的男孩,
不會忘記野原家,不會忘記向日葵小班的同學們,
不會忘記小白,不會忘記動感超人………
所以,當幾日前新聞報導臼井儀人老師失踪多日開始,
絕大部份人都感到驚訝,擔心臼井先生的安危之餘,
更驚覺原來小新原來在自己心中有那麼一定的地位。
大家終於醒起,當年曾經為看《蠟筆小新》,
曾偷偷把漫畫帶回學校借給同學,
或者在課當上偷看剛借回來的書,還要強忍不要笑出聲!
為了看電視版的小新,儘管畫面質素差,配音又不夠好,
但仍然會依時依候把電視轉去那個較少看的電視台!
今天,終於確認了臼井先生的死訊,
所有小新的書迷、讀者、
還喜歡小新的人、曾經喜歡小新的人,
無不傷心感嘆……永別了,小新!
臼井先生,你是一個這麼低調的漫畫家,
我們對你所知不多,只想衷心的說,
多謝您送小新給我們,當然還有美冴媽媽、廣志爸爸、
可愛的小白及小葵、好有愛心的吉永老師、
向日葵小班的一眾同學以及動感超人等等……
你筆下的這個野原家,這個春日部市,
永遠都會留在大家的心裡,小新他們會永不會消失,
一直為每一個揭開《蠟筆小新》的讀者帶來歡樂!
2009-09-21
多謝您送小新給我們
2009-08-26
《鯨魚之城》-梁偉洛(可洛)著
上個月去書展,其中一本事先沒有打算買的書,就是這本《鯨魚之城》。
早陣子從朋友口中,都知道這位中學的同窗出了新書,
去到書展,卻是因為書背的文字,吸引我買來支持一下這位從沒試過同班的老同學。
尤其是書背中,胡燕青教授的推薦︰
通過透明的「我」,一個平凡的香港孩子,可洛的香港情自沙田發芽,
用它深扎的根刺痛一整座城,希望她蘇醒。
再加上潘國靈先生的推薦中的一句︰
座頭鯨闖入香港水域,被可洛化成小說的時間標記——
經典重寫,有了新的生命,《鯨魚之城》寫的是二00九年的香港。……
大家還記得年頭那一條誤闖香港水域的座頭鯨罷?
因為那短短的十日各大傳媒的報導,啟發出阿洛寫下這個故事……
很簡單,不算感人,亦不刺激緊張,
沒有海枯石爛或者甚麼轟轟烈烈的愛情,
也沒有熱血、武術、很黃很暴力的情節。
整個故事都是平平淡淡的氣氛,
卻好像貓捕鼠一般靜靜地一步一步侵入讀者內心深處。
這是一個關於「本城」的故事,
這是一個關於十二個人及一隻老貓的故事,
這是一個發生於三少田、馬蹄山及肥沙嘴的故事……
或者,這個並不只是一個故事,
而應該是一個以故事包裝的時間截記。
一本二百一十六頁的小說,封印了二零零九年的香港,
為她拍下了一輯完美的攝影集。
很好看的一本小說。
有關阿洛,正如之前所說,
雖然在同一所中學七年,但卻從未試過同班,
不過中四那年,因為在同一「家」中,
所以每週都有一天一起食午餐的時候。
給我最深的印象就是一個很文靜的男孩子。
從獻言中得知,原來這已是他第十本書了,
因為這條鯨魚,一定會再拿他其他書看看。
這本書,我決定打破我一向不外借書本的習慣,
開放給有興趣一看的昔日同窗們借閱,
當然,想支持一下我們的老同學的話,
自己去買一本也是絕不會後悔的選擇!
2009-05-11
倪租界
這個標題在草稿箱已放超過一年了!
是08年2月25日寫下這標題的……
竟然過了差不多十五個月才寫出來!
去年二月某天,看報紙的時候突然有驚喜!
蘋果日報副刊,名采專欄頁,一向是屬於蔡瀾先生的右上角,
竟然不是寫著「草草不工 蔡瀾」,
而是寫著「倪租界 倪匡」!!
早兩年突然宣佈封筆的倪老竟然寫專欄呀!
立即把家中還未丟的大半個月的報紙翻了又翻,
二話不說就拿起剪刀把所有剪了下來。
之後上網找找,才知道事情原來都幾有趣。
一向我都不知每天都會看專欄那頁的,
只是久不久興之所致才會看看。
原來早在零七年的七月,蔡先生已把這個位子借了給倪老用了大半個月。
名為「倪匡客串」,是因為倪生當年正在看金庸先生最新修訂的小說,
覺得寫得太好了,一反他多年來主觀的「越舊越好看」的評語,
早年著有我看、再看、三看、四看、五看金庸小說的金學始祖,
給老友查生開玩笑式投訴要他出來平反「越舊越好」之論,
倪生一句頑童式「我都沒有發表渠道」來擋架,
怎料一旁的蔡生立即開口「仗義」借出他的專欄位子火上加油。
就這樣,三個老朋友你一言我一語的說笑中,
就令倪生寫了大半個月有關新修訂版小說的文章!
本來就這樣一借一還,那個月我並沒有發現那格專欄,
可能我就一直都不知這件事了……
後來,零八年頭,蔡先生因為工作過勞有點不適,
倪生為了老友健康,慷慨地說幫他寫一份專欄分擔一下,
稿子一口氣寫了一大堆,不收稿費!
蔡生就幫它起名「倪租界」,稿費當然照給。
後來蔡生身體復原,但見倪兄肯寫,他就說服了倪生和他每人寫一日,
就這樣我就不停隔天就剪一次報紙………
還買了幾本收集本子,把每日的報紙好好的入妥。
後來,可能覺得這樣一人一天彈性不夠,
就變了每日不定的寫幾天,我就變成要日日都儲報紙了……
沒錯,由初期的隔日剪,慢慢的變了是儲……
而且,在儲的同時,都看多了蔡生的文章,
都幾好看,尤其他在這個專欄經常提到他們三老友四出外遊的經歷,
漸漸地我就連蔡生寫的「草草不工」都儲了起來。
當初寫下這個標題時,因為還在網上把之前遺漏了的文章逐日抄下來印,
打算做好了才一次過寫出來,不過等等下,就被工作拖著,遲遲都未完成。
到完成了,又堆積了一大叠報紙未剪,於是又叫自己剪完才寫……
但以為一兩個星期才剪幾張的進度,只會越積越多……
半年多前,有一天,女友放假見我忙,就幫我一口氣用了整天剪了一大堆!
之後我就一口氣把餘下的都剪清了,
還說出了要「每兩天剪一次」的豪語……
不過當時忘了這篇草稿,沒有立即寫。
後來工作一忙,又開始堆積起來,
越積越大堆, 就越找不到時間出來剪。
今次,竟然……竟然儲了足足半年!!
那叠報紙是由零八年十一月八日開始,
到我星期五開完會回來睡足覺後晚上儲起五月八日的一張……
足足半年,一百八十三張報紙,厚厚的一大叠!
這個星期六日,月了足足兩個下午,終於把這叠報紙解決了!
雖然是剪到有點手痛,不過看見終於一步步解決了自己半年來的懶惰惡果,
心情異常暢快!爽呀!
由少至大,除了學校的功課外,從來都沒有剪報的習慣,
但不知怎的,一向都很嚮往「剪報」這回事,
覺得這個嗜好比「集郵」更有型……
不過我這種沒恒心怪,就連開始的動力都沒有……可惡!
今次終於有一個吸引力十足的理由,不能輕易放棄呀!
練恒心練恒心,很難,不過一定要練!
不是盡力練,是一定要練好!
再者,倪生的手筆,這樣緊貼時事的散文,他的專欄,
作為一個第二代的忠實倪迷,我們看的已是修訂後的明窗版。
我以為一世都冇可能看見倪生報章連載般的文字了!
雖然不是連載小說,不過倪匡的散文一向是評價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我絕對會很珍惜這個機會,很珍惜我第一個「剪報」的理由!
很後悔去年在書展聽蔡倪講座時估不到有簽名時間!
要不,我一定帶這本集報冊給他簽個名!
看看今年還有沒有機會!
最後,在這篇草稿的存檔中,還有幾個字︰
「香港筆跡」「衛斯理村」
去年尾在電視看一個叫「香港筆跡」的節目,
其中一集是講倪先生的,主持提起那段我差點忘記了的往事。
就在這兒寫幾句啦……
當年,一向寫開武俠小說的倪生,正在構思一類新故事,
某天坐巴士偶然抬頭望見窗外一個村口的牌子寫著「衛斯理村」,
靈機一觸,就決定用了這條村名做了新故事的主角名……
想不到後來就成為最為人熟悉的筆下人物,還創作了多達一百四十多個故事!
後來,他才知道這條村紀念的「衛斯埋」是著名的基督徒。
這個故事很多年前就知道了,不過當時身為中學生的我真的很驚訝!
為甚麼?
不是因為原來我最愛看的衛斯理竟然是條村名或者外國人名,
而是,那條村紀念的衛斯理,正正是由中一開始就在學校的宗教科
認識了的「約翰衛斯理」先生!
哈!由報紙專欄說到外太空了……真離題!
無論如何,這次不可以再把報紙積累起來了!加油呀!
2009-03-12
金庸出山?
早幾日從新聞得知金庸剛獲頒2008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上兩屆得獎者分別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及「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報導說現年85歲的查先生,四年前起開始在劍橋攻讀歷史學博士,
這種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真令人敬佩。
由1955年第一本的《書劍》到1972年最後的《鹿鼎記》,
「飛雪連天射白鹿 笑書神俠倚碧鴛」
合共十五個家傳戶曉的故事……
(不是我數錯,只是還有一個「越女劍」的故事名沒有放到這句對聯中)
雖然查生先後三次修訂,而且修訂一次比一次嚴謹,
但始終已有三十多年沒有新作品了。
但報導中有一點卻令所有金迷喜出望外!
「金庸說,能獲得這一殊榮感到開心與欣慰,
還透露預計明年修畢博士課程後,或會重新投入封筆多年的武俠小說。」
雖然只是一個「或會」,但總比過去幾十年的「封筆」狀態好多了!
事隔三十載,人生閱歷已今非昔比的查先生,
出山再寫小說會是甚麼樣的大作呢?
想想都教人興奮期待!
新聞最後一段還指出︰
「曾有媒體報道指出,金庸最喜歡的筆下角色是韋小寳,
金庸聞言予以否認。他表示,最喜歡的其實是《天龍八部》中丐幫幫主喬峰,
因他一生行俠仗義,憂國憂民,是『俠之大者』的代表。」
本來想說一句,我也是最喜歡喬峰,
不過想深一層,其實喜歡的角色又豈止一個,
那個「最喜歡」的位置,真難取捨!
現在可好了,有個期待的借口,
希望金庸筆下最喜歡的角色會在那「或會」出現的新作中現身!
2009-02-24
韋香主,你好大的膽子哪!
最近電視正在做「鹿鼎記」,不知是第幾套呢?
印象最深的始終都是偉仔的小寶,華仔的康熙。
今次這齣因為工作時間,大概只看了十集八集。
不過昨天看到了金庸小說中最令我震撼的那一幕。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十四個故事入面,
令人印象深刻的場景當然有很多,但當年看鹿鼎記大概是中三左右,
很記得拿著厚厚的小說在手,突然看到皇上說句︰
「韋香主,你好大的膽子哪!」真的由心震了一下出來……
心道,終於要都要兄弟決裂了!
這句對白,絕對是把整個長達厚厚五本書的故事推至高潮!
金庸的說說我會分做三大類,
一)我覺得好看的
二)我覺得十分好看的
三)我覺得極之好看的
鹿鼎記,無疑是第三類之列!
不過如果未看過金庸小說的,都是留待最後才看查先生這部封筆之作,
始終他最後才寫的「鹿鼎記」是有點與別不同的。
沒看過之前的故事,不能更深刻的了解到這個故事吸引之處。
2009-02-06
《狼圖騰》- 漢人為何吃狗?
早兩個星期,在公司順手拿起了拍檔放了很久的這本書看,
一看就停不了手,不過差不多五百頁的書,還真要點時間才看完。
現在看了一半有多了,越來越喜歡這本書,決定在記憶猶新時寫下一些節錄,
待看完全本再來一個總結的讀後感。
節錄盡量選一些和故事主線沒大關係的,
只想記下一些令自己感到眼前一亮的想法或大道理。
今次先節錄一段有關「漢人為何吃狗?」的透徹看法。
************ 節錄自︰《狼圖騰》第十二章 ****************************
一天晚上,陳陣對圍著火爐的一家人說:漢人沒有遊牧業,也沒有多少獵人,能吃的東西都讓漢人打光了吃光了,漢人就不知道狗的好處了。漢人人口多,不冷清,不需要狗來陪人解悶。
漢人有幾十種罵狗的話:狼心狗肺,豬狗不如,狗屁不通,狗娘養的,狗仗人勢,狗急跳牆,雞狗升天,狗眼看人低,狗腿子,痛打落水狗, 狗坐轎子不識抬舉,狗嘴裡吐不出象牙,狗拿耗子多管閒事,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到現在又成了政治口號,全國都在“砸爛劉少奇的狗頭”、“打倒劉少狗”,西方人也不懂中國人為什麼總拿狗來說事兒。
漢人為什麼恨狗罵狗?主要是因為狗不合漢人的規矩。你們知道古時候中國有一個聖人叫孔子嗎?連中國各朝代的皇帝都要給他的像鞠躬下拜。他給中國人定了許多做人的規矩,千百年來中國人全都得照那些規矩做,讀書人每人都有一本“語錄”,就像現在的紅本本語錄一樣。誰要是不照著做,誰就是野蠻人,最嚴重的還要被殺頭。
可是狗的毛病,正好不合孔子定的老規矩:
一是孔子教人要有禮貌,好客尊客。可是狗見了生人,不管是窮人富人,老人孩子,親朋好友,還是遠道來的尊貴客人,沖上去就亂吼亂咬,讓講究禮儀的漢人覺得很失禮、很丟面子、很生氣;
二是孔子教人男女不能亂來亂倫亂搞,要是亂搞,就會受到嚴厲的處罰。可是狗呢,狗不管是自己兄弟姐妹、還是父女、母子,都可以亂搞亂配。漢人就害怕了,恨透了,怕人跟狗學壞;
三是孔子教人要穿得乾淨,吃得也要乾淨。可是狗喜歡吃人屎,這真讓漢人討厭噁心透了。
還有一點是漢人裡面窮人養狗的少,窮人連自己都吃不飽,哪有糧食喂狗。可是富人就能養狗看家護院,還經常放狗出來咬窮人,也讓大多數窮人恨狗。
所以漢人罵狗、殺狗吃狗肉也就不奇怪了,而且吃過狗肉的人都說狗肉很香。漢人說豬可以殺 吃,羊可以殺吃,為什麼狗就不可以殺吃?這些都是人養的牲畜嘛……
漢人恨狗殺狗吃狗,最根本的一條就是漢人是農業民族,不是遊牧民族,還總想拿自己的習慣來改人家的習慣。
畢利格老人和巴圖聽了以後半天沒說話,但對陳陣的解釋也不大反感,老人想了一會兒說:孩子啊,漢人和蒙古人中間,要是多一點你這樣明 白事理的人就好了。
嘎斯邁歎了一口氣,忿忿不平地說:狗到了你們漢人住的地方真是倒楣透了,狗的好處全使不出來,狗的毛病全讓你們漢人抓住了。我要是狗就 不跑到漢人地方去,我寧可讓狼咬死,也要留在草原。
陳陣又說:我也是到了草原上才知道,狗是所有動物中最通人性的一種,真是人的好朋友。只有落後貧窮的農業民族,把不該吃的東西都吃完了,連狗肉都不放過。等到將來中國人都富裕了,有剩餘糧食,那時候漢人可能就會和狗交上朋友,就不會恨狗吃狗肉了。我到了草原以後就特別愛狗,一天見不到我的狗,心裡就空空的。現在誰要是偷殺了我們包的狗,我和楊克也會跟他拼命,把他打得把吃下去的東西全吐出來……
***************************************************************
有沒有曾幾何時用過這麼深刻的角度去看這個問題?
書中還有很多大道理很令人深思,我就完全對狼這種動物改觀了!
這些留待之後再談……
話說回來,近十年八載,國內越來越多人開始養狗做寵物了,
而且各大城市亦開始禁吃狗肉了……最少表面上是禁罷……
正如書中主角在文革時期所說︰「等到將來中國人都富裕了,有剩餘糧食,
那時候漢人可能就會和狗交上朋友,就不會恨狗吃狗肉了。」
2008-07-29
首遇雲海
不用驚訝,我不是去了第三趙書展……
只是昨天在九把刀簽書會前,發現同場原來還有雲海的簽名會。
排完隊拿了九把刀的簽名後,看見另一端某處有一大班人圍著,
走過去看看,果然是雲海。
電台有聽他的聲音,及網上看他的樣子就多了,真人見到就第一次,
第一個感覺係,他真人更顯得他髮線上移得利害呢!哈哈!
看外表,真的不似只得三十多歲罷?初時得知他只比我年長約七年,
真的有點不相信這個資料。再者原來他讀的中小學,我在六歲的時候也有去考過,
只是最後沒有被取錄而已……我媽常說,只是因為我們沒有像其他小朋友一樣在宗教一欄填上「天主教」喎……
雲海總愛說一些古靈精怪的事情,由外星人到病毒、鬼故到奇案、陰謀論到旅遊探秘,
近幾年越來越多人認識他了。雖然有時半夜一個人工作時都會看看他的網上節目,
商台又久不久可以聽見他的聲音,但從來沒有買過他任何一本書呢……
不知何解,大概是因為我還有太多太多喜歡的書排著隊等我睇罷……
以我的性格,都是不要再開多範、多看一個作者的書為妙,尤其他也是蠻多產的。
最後一張相,全場所見,隨了還有一大條人龍在排隊等九把刀簽名外,
其他人的簽書會完了後就沒有人留下了,唯獨是雲海被這麼大班人圍著。
當然,是年輕人居多,我們在後頭站了一會,但人太多都聽不真他說甚麼了。
最好笑係有一個叔叔走埋來小小聲問我弟弟,這個是甚麼活動?那人是誰?
哈哈!看來雲海的人氣還有很大的年齡層差別呢!
2008-07-28
首遇九把刀
今天再去了書展一趟,為的就是見一見這位近年超喜歡的台灣人氣作家。
對,就是九把刀是也!
簽名會六時開始,五時四十五分左右去到,已經大排長龍。
大家就是由龍尾這個寫著「九把刀」的牌子開始排等待。
邊看書邊排了一個小時的隊後,終於去到較前的位置,
回頭一看,嘩!條人龍又再長到去龍尾那塊板,還有不斷增加的催勢。
七時三十分左右,終於排到去柯先生的背後,近在眼前了。
還有兩三個就到我們簽名了,這張側面照是拍得最清楚的了。
原來排在隊頭的人始終有點好處,一開始他是慢慢簽的,
但不多久發現這樣簽發沒有可能簽完後面近四百人,
所以限定每人只可簽兩本,而且只能簽名及拍照,
我叫他寫「人生就是不停的戰鬥」他也非常不好意思的說「後面人太多了」。
而且影相交托了給工作人員真的有點所托非人!
你們看他怎樣幫我們拍罷,我根本還未預備好他就說拍完了,唉!
而且後面的背板實在太光了!對我們這種用傻瓜機的,真是一個大問題!
而且因為太怱忙的關係,本來想和他說多兩句話也不夠時間了,
還連握手也忘記了就給工作人員催促到下一位了呢!
後來我們在附近逛了一個圈,突然見到九把刀起身衝了去洗手間,
於是我和弟弟及他的同學就相視一笑,繞路由另一面飛奔到讓男廁。
我們就站在洗手盆的位置等他出來,哈哈!
他一出來有點突然,然後對著我們笑。待他洗完手後還拉著他拍照。
因為在廁所內,我沒有拿相機出來,只是弟弟的同學用相機自拍,
但太怱忙太緊張了罷,他竟然超級手震!相片縮到這麼細還可以看到輪廓,
放大了就真係笑死人!
不過都好,在那兒我總算記得和他握手了呢!
他話不好意思地說「我的手有水呀!」,
不過有水吧,又不是有尿,當然照握可也,哈哈!
比起前天的倪匡,今天就比較趕似的,
不過能在廁所中和自己喜歡的作家談天握手,
也算是另類的體驗罷!哈哈!
2008-07-26
首遇倪匡
如果不是知道台灣作家九把刀會來今年書展舉行香港第一次的簽書會,
大概我亦會像往年一樣,沒有怎留意書展的活動。
留意之下,發現有其中一個演講,題目是「好友講好友」,
講者是︰蔡蘭先生及倪匡先生。
熟識我或者有留意上面頁頂條Flash Banner的人都應該知道,倪匡是我頭號偶像。
初中開始看衛斯理不久,他就移民了去美國,一走就十多年,
早兩年意料不到地回流香港長住,才有機會出席香港書展的活動。
於是二話不說就在網上預留座位,還第一時間問四弟有冇興趣,
果然,是有的。(三個弟弟入面,只得他一人像我一樣迷上了衛斯理)
今天,終於等到六點,先看到蔡生及倪生行入演講廳,觀眾們亦開始魚貫入座。
一入去看到很多人衝上台找倪生簽名,但到我們霸好位,拿了書出來後卻被工作人員阻止了,
說完了才簽,當時唯有信她啦……
他們兩個好明顯是沒有預備任何特定話題的,
他倆的說法是「我們想好題目,可能大家都冇興趣,
倒不如現場大家有甚麼問題就提出來他們談談,
那麼,最少全場有一個人有興趣!」哈,說得妙!
因應不同人的發問,他們兩個時而說說相識經過,
時而說說生活趣事,原來一個小時很快就過。
不過真的聽得很開心,倪匡果然還是頑童一名呢!
本來程序寫七點半才完,但七時正,蔡生就話時間差不多了,
正當我在覺得奇怪的時候,主持就說之後是簽名時間!
原來如此!
我真的萬料不到會有一個半小時的簽名時間,
我滿意為最多只有衝出去找他簽名的機會,
所以出門口前只是選了一本我喜歡之一的「頭髮」袋了去。
於是立即和四弟排隊等簽名,女友幫我們影相。
終於輪到我們了,第一次近距離接觸這個仰慕多年的作家,
而且他邊簽名還和我談起來,他剛才說,衛斯理有一百四十幾本,冇人睇完全部呀。
於是,我告訴他我是可以看完全套衛斯理的,只差最後三兩本不太捨得看……
他就說「百幾本你都睇晒?」莫非他真的不知大有人在?
簽完名時間有限,於是和四弟跟他一起合照︰
以下就是他在書中的簽名,以前從未想過會有一本親筆簽名的衛斯理小說呢!
本來簽完名就要走的了,但又唔多捨得,於是在台下邊繼續影相。
見到蔡生先簽完名行下台,我們便快步找他合照一張。
他真人真的很有點和譪可親的熱情感覺。
當時見到人龍已走了大部份,我們倆就厚著面皮再去排多一次隊。
已沒有第二本書可簽(真後悔沒有在迫人的攤位中買了倪生本新散文集。),
於是我就行到倪生身旁說︰「我想和您握個手,影張相可以嗎?」
他說可以是意料中事,但想不到他望一望我,笑笑口的回答我道︰
「握手可以,攬頭攬頸都可以,哈哈哈!」還立即主動搭著我肩膀呢!
真是有點受寵若驚呢!
於就拍下了以下這張相了︰
嘻嘻,原來他的手都幾大隻,而且還肥嘟嘟的,握手時感覺自然得來亦很舒服呢!
這張照片,真的要好好的保存起它!
書展2008
好像很久沒有去書展了,今年去書展,
最大目的不在書本上,不過放在後面才說。
一入場上了第一條扶手電梯,就發現會展變了很多,
或許真的太久沒有去書展了,說實在的有時真的很怕在人堆中找書。
不過今天去到書展現場,有三大目標,
1)聽下午六時的演講(所謂的演講)
2)去拿星期日的簽名會籌
3)逛逛久遺了的書展,買買書。
書展,只要去過一次,大概都會知道是甚麼樣子了,
今年還要有破記錄近五百個參展商,攤位多之外,
人就更多,各大書局、出版社等的位置都擠得水洩不通。
本來有些書想找找的,但人太多真的很難有心機慢慢找書看。
在Hall 1行了一圈後就先到 Hall 2做了目標二先。
先去了一代匯集,買九把刀的新書及拿他第一次來港的簽名會的籌。
他在書展中還推出了第一本不在台灣開賣的小說,
買兩本書更有環保袋送,當然二話不說兩本新書都買了。
之後在榆林的攤位見到原價五百多元的魔幻王國全套七本賣三百多,
計計數,真係幾平,就買了下來。
以上這些,就是今天在書展中的有關購物類戰利品了。
但,今天的收穫當然不止於這些,
今天說是十多年來,最開心的一次去書展經驗!
雖然行了兩三小時才等到六點,但真的怎樣累也值得。
因為,自從中二開始睇衛斯理以來,今天第一次能親眼一睹倪匡先生的真人!
詳情另文書寫……
星期日因為九把刀的關係,還會再去一次書展,
到時看看能否執漏再買多一些書回來。
而且,今年因為會展舊翼裝修中,其中一個HALL 5要行好遠,
未有機會入去看看……
2008-04-01
《命運》-序
又是半夜在工作,對著螢光幕和鍵盤有點阻礙,
決定拿剛才回家時在車上還看剩少少的小說出來看。
這幾天帶上車看的是衛斯理的《命運》。
今次重看衛斯理的小說,我每本都是看完故事才看序的,
這本當然也不例外,看完這篇序,看到最後一句,一呆。
決定把短短幾百字的序抄寫於今天二零零八年四月一日的網誌上。
*************************************************************************
序言
重新校訂《命運》,又是高興又是吃驚-所發的許多議論,竟然和基督教的聖經中的文字,接近之至。而當時在寫下這些見解和假設時,對聖經一無所知!
例子之一,故事中提到了「有一隻怪形狀杯子」的比喻,且看以下一段聖經︰
「有誰抗拒他的旨意呢?你這個人哪,你是誰,竟敢向上帝强嘴呢?受造之物豈能對造他的說,你為甚麼這樣造我呢?金匠難道沒有權柄籨一團泥裏拿一塊作成貴重器皿,又合一塊作成卑賤的器皿麼?」
羅馬書第九章十九-二十二節
故事的結尾,結論是︰當事人絕無反抗和參加意見的能力。
人,萬物,只不過是受造之物,能表達甚麼意見?
不能,甚麼也不能!
衛斯理(倪匡)
一九八七、四、一
***************************************************************************
我所指的「看到最後一句」不是「不能,甚麼也不能!」,
而是真的是整篇序的最後一句……那個署名後的日期!
「一九八七、四、一」!!
竟然在四月一日今天,看了他正正寫於二十一年前今天的序,
《命運》整本書中的兩個故事,都是一個主題︰
多偶然的事都會巧合發生,一切冥冥中自有主宰。
廿一年前的今天,我還只是將近八歲,
要剛巧廿一年後看到這篇序,或許也是命中註定的罷……
2008-02-27
麥田捕手 - J.D. 沙林傑
早兩日第一次看完這本經典小說,呀,不好意思,
作者不喜歡人用「經典」這兩個字來形容他的書。
麥田捕手(The Catcher in the Rye)-J.D.沙林傑(Jerome David Salinger)
其實這個中譯的書名有點類似「挪威的森林」同樣是有誤譯的情況出現,
捕手不是指捧球場上那個運動員岡位,而是捕捉者的意思。
是書中的主角自己幻想出來的一種職業,
國內中譯為「麥田的守望者」可能更貼切。
先簡單說一說這個故事是關於甚麼的。
內容是一個十六歲的青少年,被趕出校開始,
自己一個人在紐約街頭過了兩天之間發生的事。
這個霍爾頓是一個怪人,正如他妹妹所說的,
他沒有甚麼真正喜歡的事,他任何東西都討厭。
他討厭電影、討厭大人社會的虛偽、
討厭學校內的一切、討厭別人和他說「祝你好運」……等等,多不勝數。
有一個做律師的爸爸,一個在荷里活做編劇的哥哥,
一個死了的天才弟弟,一個聰明伶俐的小妹妹。
但,他卻是一個不學無術的憤世反叛青年。
兩天的生活都有點曲折離奇,但更吸引人的是他那種主觀到極的主見。
他既抽煙又飲酒,甚至還差點召妓,錢又亂花,
但這不是重點,重點還是落在一大堆似是而非的怪道理之上。
某程度上,深深的刻劃出五十年代美國紐約這個大都市中,
那種既繁華盛世,卻是年青人眼中不堪入目的虛偽世界。
雖然他充滿不滿,充滿矛盾,甚至口裡從不放乾淨些,
但其實又不難發現他內心那份純真。
最令人難望的一定是全書唯一有關「麥田捕手」的那段說話︰
不管怎樣,我老想像有一群小孩子在一片麥田裡遊戲的景象。
成千成萬的孩子,沒有人在旁邊──我是說沒有大人── 除了我以外。
而我站在一個非常陡斜的懸崖邊。我幹什麼呢?
我必須抓住每一個向懸崖跑來的孩子──我是說如果他們跑著跑著而並未注意他們所跑的方向,
那麼我就從懸崖邊出來抓住他們。那就是我成天要做的事。
我要做個麥田捕手。我知道那很傻,但這是我所真正想要做的事。
我知道那很傻 ……。 —《 麥田捕手》
就好像,他想守護這些純真的小孩可以開心地玩,
不要一不留神闖入了那虛偽的烏煙瘴氣的成人世界。
還有那個想去西部隱居的夢想,亦很教人神往,
尤其「隱居」這種想法竟然出自一個經常被趕出校的十六歲少年上。
內容說得有點過多了,談談其他。
這本書在51年作者32歲時寫成,立即做成很大回響,
社會出現了兩極化的支持和反對。有些團體甚至曾把這書列為禁書。
但書中主角的一舉手一投足,真的影響了很多代的青少年,
有好幾代的美國年青人,無一不曾看過這本小說的,
「反戴鴨舌帽」這個招牌動作到今時今日都很多年青人愛學,
就知道這本小說潛移默化幾多代的青少年。
而且,這本小說更多次和殺手拉上了不能開脫的關係。
當年開槍射死披頭四樂隊成員約翰連儂獨行槍手就是隨身帶著一本《麥田捕手》。
企圖刺殺總統列根的殺手,也自稱是《麥田捕手》的書迷。
甚至更有曾有一說,十個殺人犯中,有九個都愛看《麥田捕手》。
所以,這本書就被人扣上了「反社會者信奉的聖經」的稱號。
然而,只是那些人太偏激了罷……
再說,作者也是一個怪人,這是他唯一一本長篇小說,
他自已中學時代也是轉過幾次學校的,所以很多人估計其實麥田捕手中,
很有一點半自傳式的意味。
他自己也是討厭電影的,他的初戀情人最後嫁了給差利卓別利。
我估,這是他討厭電影的最大原因罷,哈!
所以五十多年來,幾代的電影巨星亦曾有意挑戰自己,
想飾演書中主角這個離經叛道,憤世嫉俗卻有充滿矛盾的霍爾頓。
由以往的馬龍白蘭度、積尼高遜,
至近年的李安納度迪卡比奧、蜘蛛俠杜比麥奎爾都曾很想演這角色,
但作者沙林傑就始絡都不肯授權開拍任何電影。
他只會回答「我想霍爾頓不會喜歡這樣的。」
妙!
我買了的這本是去年十月由台灣麥田出版的繁體版,
剛找資料才發現,這本原來是五十多年來,正式授權的繁體中文版《麥田捕手》。
而且麥田出版社(「麥田」真名正言順)還是得到八十九歲的作者親筆受權發行。
隱居中的沙林傑,還對他正式受權的發行下達了三項條款,
1)書中不能有任何「經典」的字樣。
2)不能放他的照片。
3)封面也不能有任何圖案與文案。
(所以書的封面只有超單調的黑白色及書名作者,
那個男孩及「他媽的」三字,其實是一條紙,包著書出售,有點取巧。)
單看這三條款,沙林傑果真有他的風範。
八十九歲,過著隱居的生活,或許他正是過著霍爾頓口中夢寐以求的生活呢!
可能我已過了那種憤世非常的年青階段,
看這本書又未至於十分十分喜歡那種,
不過整體都有七至八分,再加些知名分、貢獻分,值得一看。
或者,過幾年再翻看會有另一番味道也說不定。
2008-02-22
一單我很看重的台灣新聞
這兩天被一件發生在台灣的新聞弄得有點鬱悶,
但我知道絕大部份會到我這個網誌來的您們,
對那則新聞會全不知情,亦沒太大興趣去了解。
那是關於我近年新喜歡的作家九把刀,
與一個中學生之間的羅生門事件。
還不幸讓媒體介入了,把事情鬥翻天,
傳媒的破壞力又在此突顯了。
下面我會貼出一堆有關的網頁連結,
但,經常會來的您,如果不是以下任何一類人,
可以不理這件絕不會讓您提得起興趣的事。
除非您是以下幾種其中之一︰
1)有看過九把刀一定數量的小說,尤其是「語言/恐懼炸彈」
2)對流行文學或者所謂的文壇發生的事有興趣的
3)覺得自己是分別「抄襲」、「模仿」、「巧合」的不同之能手
4)有很多空閒時間,又想知我在意甚麼,又不怕要看勁多字!
相關連結
來自九把刀的︰
2008年第一場戰鬥(1)這是我媽媽
2008年第一場戰鬥(2)那個女孩流著眼淚
2008年第一場戰鬥(3)我決定隻身赴會
2008年第一場戰鬥(4)媽,你養我養得很好
2008年第一場戰鬥(5)逆流的眼淚
原著︰語言全文 (今次事件只需看上篇,即頭兩頁)
來自陳姓中學生的︰
本人關於抄襲事件的說明及文章《顛倒》
來自唯恐天下不亂的媒體的︰
台灣蘋果日報08年2月20日的頭條新聞
來自一個博客的中肯敍述及評論︰
朱學恆的路西法地獄--孩子有狀況,大人該負責!
曾經有一刻我都有點疑惑,差點就相信那個陳同學,
但看得真相越多,就越難令人相信「巧合」……
所以我現在會選擇相信他是有「抄襲」或「模仿」
即是我們香港學生愛說的「抄考」(參考+抄襲)
如果我誤會了他,真的很對不起,
那種巧合程度,你怪不得人誤會你,
只怪你自己不走運。
最慘的是九把刀,一個當紅作家就這樣被抹黑了。
註︰
所謂太過巧合,是因為該名陳姓同學,曾於自己的網誌發表以下小說︰
算命師 (看過開頭一段,簡直就是九把刀的「獵命師」的翻版!幸好yahoo還有網頁存庫)
那年 (因為他自行封板了,我未看過,但被網友指是類似九把刀的「那一年,我們一起追女孩」!)
十七號商店 (香港人,未看過都會聽過我們的美女作家深雪的「第八號當舖」吧!)
殺手。莊家 (竟然連曾志偉都睇中要開戲的九把刀的「殺手」系列也敢抄考……)
如果這樣都是我們冤枉了他,那麼,這個世界真的太巧合不過了。
唉,年青人,做了甚麼你自己心裡明白。
這是我的立場。
2008-01-27
文化災難
這兩天出現了一則令我驚訝萬分的消息,
廿多年歷史,在香港可算是數一數二的出版社「博益」,
在母公司南華早報的決定下,在年年有錢賺的情形下突然停業。
當然流傳不可盡信,於是多方面求証一下,
最後經多個博益作者的網誌及網站証實這個消息,
而且還比想像中來得令人氣憤!
據博益作家們(陳雲海、馬仔、許諾韻等等……)所說,
今次博益的決定是突如其來的,星期二發信給員工,
星期五就是最後一天上班的日子,連法定的七日通知也做不到。
一個年年賺錢的大企業,在農曆年前請一眾伙計食無情雞,
果真是無情之至!
對於一向以自己的心血為他賺錢,為他建立名聲的作者們,
博益的態度同樣的可惡到極!
首先絕不是第一時間通知,到星期四才知會作者們,
還不留任何商量餘地的,只是「通知」各大小作者,
公司將會於星期五開始停止運作,
只餘下兩三員工留守至三月尾止式結業之日。
所有已簽了合約但還在製作階段未正式成書的,
將會停止書出計劃,該些作品一律胎死腹中!
而已出版的作品均由即日起不會再版印製,
到三月尾,所有未賣出的書,一律回收連同倉存的新書一併銷毀!!
而且「通知」是包括了博益沒有打算把版權出售或退回給原作者。
換句話說,廿六年來博益網羅了版權的中文書將會全部成為絕版!
還有,因為博益一向和作家簽的都是「永久版權」,
所以就算自己的作品多麼好賣,也不能拿到另一間出版社再印!
這簡直有點焚書坑儒的感覺!
倉存中的新書連未售出的突然定兩個月的期限就銷毀,
把作家們維生的資產-「版權」緊縛不放,
那不像是要坑殺了人家多年來的心血甚至生計?
對於普羅讀者來說,也會覺得心痛罷?
博益在香港的地位真的很重了,很多香港大作家都有著作在旗下。
倪匡的前半原振俠系列、畢華流近乎全部幽默系列,
我們少時候看的牛仔漫畫,蔡志忠的漫畫西遊、三國、論語等等
看一看家中畢華流的書後的書目,
數得出的名作家還有赤村次郎、林燕妮、黃霑、黃易、梁望峯等等。
自博益81年面世以來,近廿年在香港有名的作家,
近乎都有某些作品是在其名下出版,
如果一切就如他的通告那樣發生下去的話,
將會是我們香港文化的一次大災難。
現階段已有一些博益的作者們集合起來,
希望可以盡量從博益的手上挽救自己的作品,
就算庫存的新書保不了,也要把版權救出生天。
希望他們的努力可以有一定的成果,
我真的不想親眼目睹那些伴我成長的書從此消失。
尤其當我看著家中被人看到殘殘破破的畢華流系列,
更是百般滋味在心頭……
還有我未買齊的村上春樹及原振俠!
從網上看到多個網址都有有關這次事件的感想,
以「五師兄字」入面好像有最多的連結,就借過來用一下。
大有興趣就可以當延伸閱讀罷。
作者的話:
反正不是人:最不想發生的事情發生了﹕博益停業!
諾韻寫字日記:博益停業
Maggiemarket:天有不測之風雲 - 博益停業
西伯利亞鐵路遊記:博益停業
喬靖夫.公式讀本:博益停業!
寶兒媽媽 Blog:博益出版……結業!!!!!!
穎‧BLOG:博益結業
天航:文人被欺負了!! 你有血有淚的話,就為我們發出聲援吧!
YvesKitchen:博益出版社結業
Soliloquy @ Kinderland:動盪與衝擊
Blogger 說:
Just a Sidekick:博益停業
五師兄字:博益,安息吧!
聞.見.思.錄:如此.這般
荒謬日記:我們的博益
死火手記:零八香港第一個謎團:博益有利潤下歲晚停業
My Life as Open Source:博益結業
moliuOLOGY:香港文化界大悲劇:博益停業
晨台:悼博益
加百列傳: 結業後的良心
readandeat:博益停業?
潘朵拉~盒子:突然的消息-博益結業
史丹尼狐亂世界:變幻原是永恆:博益出版社停業
小丁:支援博益作者及反對博益結業大聊盟
crying_for_the_moon:目瞪口呆
五月:博益結業?﹗
懶鬼護士雜談:博益停業~
Stand by P:沈痛悼念博益出版社
Suddenly Single:博益結業
Mo’s notebook:吓,博益都停業?﹗
真森話︰:文化災難
更多資料:
諾韻:博益停業 - 新聞摘要
博益:公司背景及發展歷史
亞視新聞:博益出版社宣布下月起暫停業務
Facebook Group:支援博益作者及反對博益結業大聯盟
2007-11-22
《樓下的房客》-九把刀
早兩天剛看完這本九把刀的書,
《樓下的房客》,一本十八禁的限制級小說。
又一本「極端的情景引發極端的人性」的小說。
一幢五層的小公寓,房東住在頂樓,
一樓是共用的客飯廳廚房等等,
二三四樓各有兩間連衛浴房間出租。
引用一下書背的一段節錄︰
「偷窺很有趣。
我想,犯法的事多半都很有趣吧,法律禁止大家做的事好像都有這樣的特質。
但是,偷窺是一種很奇妙的犯罪,它並不造成任何傷害。
隱私不像鈔票一樣,被偷了以後就少了一點。」
故事就於房東在公寓各處裝上了針孔攝影機開始。
由單純的偷窺開始,看著各人的日常生活,
窺視著交織了六個房間七個人之間的人生。
突然,一個想操控全局的念頭,一個想當導演的瘋狂想法,
房東一步一步地把大家推向腦海中想成就的經典場面。
故事中的每一個角色都有其獨特的個性,
而這種種不同的性格就構成了故事的各個支點。
這本書之所以是限制級,當然不是因為入面那些不到肉的性愛描寫,
而是當中牽涉到一些令人震撼的犯罪場景。
有時文字的影響力比電影的形像化來得還要觸目驚心,
因為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一套最好想像力去嚇自己的……
正如房東所言,這個故事的主角是各間房中的租客,
房東只是一個導演,極其量只是客串一角的份兒,
一切的發展全是各人自己性格使然,這就是人性。
故事內容不再多寫,想談一談兩點感想。
作者在契子中談到,人,究竟有沒有所謂「真實的自己」存在。
「有人說,真實的人性只存在於一個人獨處時。」
「如果真實的人性真的只存在於獨處時的自我,
那麼,這種永遠不會表露在別人面前的自己,
怎麼會是真實的存在的呢?難道真實只需要自己同意就可以任性地存在嗎?」
「獨處只不過是想喘一口氣,讓自己在跟其他人互動時,可以表現的更好罷了。」
「所以後來我才明白,真實的自己根本不存在。」
「如果真的有真實的自己,應該是鐵一樣堅固,不應該變來變去。」
「所以人根本只是在表演一段又一段的戲,每一段戲各有不同的自己……」
以上一段都是節錄自契子的句子,中心思想是,人生如戲。
那麼所謂的自我究竟是甚麼一回事?還是真的是其實沒有甚麼真實的我?
一個很哲學的迷思。
所以莫說要了解別人,其實大家是否真正了解自己也是一個問題。
看過故事中各租客遇到突變後的人性變異,不期然令人想到,
當自己遇到這樣極端的情景時,會否變成一個陌生的我?
最後還有一點關於寫故事的感想,
原來,寫作是可以豁出去到一個這麼危險的情度。
很難想像寫一個這樣的故事,會否令自己變得瘋狂!
那麼深入地描寫罪,描寫瘋狂,一個掌握不好,
整個故事就會變得賣弄血淋淋的暴力場景,
如果沒有九把刀這樣的功力,真的不要亂試。
不過大概有一點點啟發,寫作,真的可以放開一點,
太過保守,硬要放進一些硬道理的話,反而變得縛手縛腳,
勇於豁出去,可能更能表達到背後暗藏的啟示。
補充一點,九把刀是網絡小說家出身,
雖然貴為去年台灣最暢銷的小說家,
但他作品還是大部份在其網站公開給大家在線閱讀的。
樓下的房客,閱讀網址如下︰
http://giddens.twbbs.org/story/07lodger/s_l00.htm
有興趣可以去看一看這個故事,在網上慢慢看完全本又好,
看少少覺得好看去書局買一本實體書當支持作者一下也行。
我這個「儲書症」病患,當然是買實體書看的啦。
2007-11-21
書評
看書和寫作是自己最大的興趣,但一向都不太敢寫書評。
其實書評和影評都有一個超矛盾的共通點,
既要好好評論一下對故事的感覺,卻又不能把劇情過份地透露!
不過有見於要每日都寫一篇文章,
題材有限,寫書評大概是其中一個可以寫很久的選項,
再者,要練習駕馭文字,怎樣難掌握的東西也要好好試一試。
暫時認為,書評這東西,首先要考慮清楚可以寫多少的故事大綱出來,
太少,讀者根本就不知道在評甚麼,
太多,又會破壞了別人拿起書來看時的趣味。
再深一層的界定一下,
書評,我會把它當作是好書推荐的目的去寫,
如果有一個半個讀者會因為看了我的書評而拿起那本書看,
就是代表該篇書評收成正果了。
或許,有些時候,我會寫一類較似「閱讀報告」的讀後感,
讓我想一想,大概那類文章會在文首有警告字眼,
因為總會有些書我會忍不了寫長長的讀後感,
真的想看我的讀後感的話,請先把該書看完才一起討論討論罷。
不過,現階段讓我好好試一試寫寫書評先,
大家隨便看,最好看完書評會有興趣把書也看完,
近年好像少了好多一起看書的書友一樣,
雖然閱讀是很個人的一件事,
但如果有人可以一起討論一下亦不失為一件樂事。
2007-11-17
儲書症
每一個人都總有一些奇怪的病,
有些人會有愛清潔的病,即是甚麼潔癖之類的;
有些人會有不能睡覺的病,我們叫它做失眠;
近年還多了很多奇奇怪怪的病名,例如︰
戀物癖︰其實本來沒有甚麼的,只是那些戀足戀童的變態把這個病弄得有一點點變態的味道。
強迫症︰有好些電影都曾描寫過強迫症的人是怎樣的,
那些不停去洗手,反覆檢查門鎖等等只是很表面的症狀,
其實更深入的會是那種強迫性回憶、懷疑、焦慮等等的心理狀態。
然而,如果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要有一些奇怪的病纏繞一生的話,
我有點不甘心於得著一些太過普通的,要病都要病得有一點點不同。
不過這其實只是一總自欺,哈哈!
繼早年發現及早於舊新聞台公開承認的「間歇性情緒低落症」後,
近年不得不開始懷疑自己有一個奇怪的「儲書症」。
從少就喜歡看書,但小朋友時,除了每年一次在學校舉行的書展前,
可以在書目中選幾本書問父母拿錢回學校買之外,
其他的大都是從圖書館借閱的,那些買回來的讀物就變得更珍而重之。
小學時期的我,是有一點奇怪,我還很記得第一次從學校買了幾本書回家的感覺,
當晚我就急不及待的坐在床上拿著新書不停的看,電視也不想看,覺也不睡那種。
第一次媽媽帶我到家樓下的童軍之友社的圖書館,那只是一個很少的圖書館,
但我已非常開心滿足的脫掉鞋子,爬在書架圍著的地毯區域尋找自己想看的書。
奇怪處在於,我每次拿了一本書看,看完後會小心翼翼地把書放回適當的位置,
不要說其他小朋友只會把書放到通地都係,如果我發現看完的書本來放錯位置,
我會自己找回正確的索書號順序放回去,從沒有人教我這樣做,但我卻自然地做了。
我很記得我聽到圖書館的職員和我媽媽說「你的小朋友真乖,其他小孩總是看完書就亂放的。」
熟識我的人會知道,我其實並不是一個十分整齊的人,
家中的書桌永遠都是亂七八糟的。能夠保存得最整齊的就只有我放書的地方。
中學階段還是沒有錢買書的時期,還記得中二時和鏘少及彼得看書最瘋狂的時候,
我們三個人去中央圖書館每人借三本衛斯理,兩個星期後就可以還書了,
因為兩個星期間我們己互相交換看完九本書……
明窗版有幾十本衛斯理,就是在那一年看的。
後來,大學開始幫人補習後,就多了逛書局,反而少了去圖書館。
想想下,又真是差不多有十年沒有在圖書館借書了……
但,以我經常書不離身的習慣,大家可想而知我為何經常要苦惱沒有地方放新書。
我經常都說,我家中沒有甚麼多,最多就是書了,
我往往會有一個忍不住的衝動,就算那書已經看過了,
只要喜歡,我還是想買一本回家儲起它。
系列性的書則更甚,一是不看,一看就會整個系列都儲齊。
還有某幾個作者的書,我也是會努力的慢慢收集。
再加上那些行過書局偶然發現而買回來的書,
其實我家中未看的書大概還足夠消磨我半年至一年的坐巴士時間。
所以如果那一段時間不太夠錢用的話,我是不敢給自己走入書局的。
因為「入書局是必然會破財的」這個假設在我身上而言是幾乎百發百中。
本來,畢華流,衛斯理,村上春樹,金庸及雜七雜八的中外書藉等等已很多的了,
哈利波特還好,計埋剛剛出的大結局也只是七集,中文版只是厚厚的九本書。
但去年開始看九把刀,就又頓時要我找位置放多了二十多本書,還有很多在香港未買到……
還未計某些有一整套二三十本漫畫書,
不過漫晝書我儲得不算多了,因為我知道自己承擔不起這種動輒幾十本的收藏。
這方面我會較容易接受到「看完就不買」的想法,
所以漫書是唯一我肯外借的類別,因為我都是借別人的來看罷,
尤其近幾年我其實真的只是看了很少漫畫……
可幸的是,我大概只是這個「儲書症」的輕度或中度的病患者,
看聽過有些重度病友,他們買書是會一次買三本的,
第一本用來自己看,第二本包得好好的原封不動用來儲起,
第三本呢?就是用來借給有興趣的朋友看的,因為我們這種病的人太怕別人不還書了!
所以我對於家中的藏書,有一個不明文的規條,基本上是不會外借的,
家人拿來看沒有所謂,就算弟弟拿了出去坐車看我也接受到,因為他晚上就會拿回來嘛。
(不過老三試過下大雨帶我的書出街,弄得我本書濕了,心痛死我!)
但是除了非常熟的朋友或有特別的原因,絕大部份的書我都不太願意給人拿走的。
有一次,弟弟的朋友來到,看到我書架上那大堆書,
他就很開心地不停問我弟弟可否借這本借那本的……
弟弟當然知我的脾性,而且看到我不悅的眼色,
最後只好婉拒了朋友的要求,這方面我是壓根兒不大方的。
如果要繼續談「書」,或許可以寫很長很長,
不過我想,已經沒有多少個人可以看到來這句了,
現代的人,太不喜歡看長長的文章,莫說是幾百頁全是文字的「書」。
日後,我會選一些我喜歡的書好好寫一寫,應該會好好玩的。
2007-11-07
哈利波特與死神的聖物
哈利波特與死神的聖物
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昨晚睡前在床上忍不住一口氣看完了最後幾回的哈利波特,
久候多年,終於把整個系列都看完了。
這最後一集非常緊張刺激,
雖然少了在學校上課那令人懷念的情景,
但看著主角們在外面為了他們的任務去努力,
及至最後的作戰場面,全部都是一眾讀者期待已久的罷!
作為一本兒童讀物,其實當中亦有很多讓人深思的地方,
好朋友之間會有吵架的時候,究竟應怎樣去面對?
外表善良如鄧不利多,亦會有其不願告人的過去。
看似邪惡的人,其實亦有其令人心動的故事。
英雄不單單是那「生存下來的人」,只要有愛與勇氣,
在機會來臨的時候勇往直前廷身而出,亦都可以成為英雄。
主要只想記下是昨晚看完的,詳細的讀後感不日連載……
這個是英國版的封面,這個小金匣好像比美版及港版的封面酷呀!
2006-11-05
《兄弟》下部— 余華
一本半年前已看完的書,然遲遲未寫這篇文章!
一年前寫下了上部的感想,上部是一百分激讚的!而下部呢?
其中一個遲遲未寫這篇像書評的東西之原因,是因為這個下部給人一種很重的感覺,差點壓得透不過氣來!
下部的故事由文革的結束,經過改革開放,到今日的社會。由文革的由一個人領頭的精神上催眠式的瘋狂,變成現今的由社會孕育的人民一起拙壯的集體瘋狂!
兩兄弟性格上的差異,命運上的作弄,為一個女人,為兄弟的情義,於動盪與瞬息萬變的社會中,走上了兩條截然不同的路。小無賴弟弟的行為依舊無賴!卻偏偏就是這種無賴才可以富甲一方出人頭地!忠直的兄長,因為那點點的自尊,勞碌一生,經歷著一些有血有淚的感人生活,最後更落得讓人落淚的下場……
下部的開頭,兩兄弟的相依為命,為了女人最終決裂。一個有正當的工作,一個誤打誤撞以撿垃圾為生……萬萬想不到為國家做工的會變成下岡工人,檢垃圾的卻檢出個名堂來……
之後開始就是兩兄弟各自踏上瘋狂的路!一個面對市井的,被騙者與欺騙者問的瘋狂角力,大家為求目的不擇手段的賺呀賺呀賺的……另一個則看著資本主意影響下,個体戶式的人情冷暖。還有社會轉變帶來的奇怪新思想,那種崇外,那種縱慾,那種跟紅頂白……
劇情不談太多,總之是滿豐富的內容,卻是蠻沉重的。余華仍是以笑中有淚的方式表達,所以看的時候很多地方都會笑得出來,只是到後來會越笑越沉重罷!
本來我不知道故事會否太過乖張,但看到這年下來,國內甚麼用以騙人的怪招都有,連雞蛋都可以有假的,或許現實比小說更誇張的情況也有罷。
值得推薦的好小說!
2005-11-16
《兄弟》上部— 余華
某月某日,
卓韻芝小姐(芝ci菇bi)在大氣電波中
說了一個故事
一個從屎坑偷看五個女人屁股開始
變成賺幾十碗三鮮麵的「屁股大王」的故事
原來正正就是余華隔了十年之後
再寫的新一本長篇小說的開端
余華,一個對我來說很陌生的名字
但他成名作《活著》相信大家都聽過其名字
甚或看過改編成的同名電影罷
而且書後的一段文字深深地吸引了我
「這是兩個時代相遇以後出生的小說,
前一個是文革中的故事,
那是一精神狂熱,
本能抑和命運慘烈的時代,
相當於歐洲的中世紀;
後一個是現在的故事,
那是一個倫理顛覆、
浮躁緃欲和眾生萬象的時代,
更甚於今天的歐洲。
一個西方人活四百年才能經歷這樣兩個天壤之別的時代,
一個中國人只需四十年就經歷了。
四百年間的動蕩萬變濃縮在了四十年之中,
這是彌足珍貴的經歷。
連接這兩個時代的紐帶就是這兄弟兩人,
他們的生活在裂變中裂變,
他們的悲喜在爆發中爆發,
他們的命運和這兩個時代一樣地天翻地覆,
最終他們必須恩怨交集地自食其果。」
最後在另一個某天
於旺角的尚書房買下了這本國內出版的簡体書
但...定價16元的書....竟賣23元...下次不去尚書房!
不過23元也罷
這二百四十七頁的上部
真的看到卻罷不能
上部
是兩兄弟的童年及少年
生於那個瘋狂的年代
故事笑中有淚,淚中有笑
對文革的瘋狂著墨不刻意
卻夠震撼人心.....
上部是今年七月出版的....
真的很想快些看到下部的出版!